人物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是由陈晓卿执导,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美食类纪录片。主题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,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起讲述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,今天和大家分享几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,一起来
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400字_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好看吗
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是由陈晓卿执导,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美食类纪录片。主题围绕中国人对美食生活的美好追求,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起讲述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,今天和大家分享几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,一起来看看吧。

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(一)

今天,我打开电脑,看了叫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的纪录片,我看了第一集,叫做《自然的馈赠》,看完以后,令我感慨万千,受益匪浅。

我一开始猜想,这不会是介绍一些山珍海味的纪录片吧,结果真是如此。我对于那些美味佳肴并不感兴趣,但我却完完整整的把这集纪录片给看完了,原因在于我看到了美味佳肴背后农民们付出的艰辛,那些镜头至今都令我难以忘怀。

片子开头介绍的是山茸,这是一种野生菌,实在很稀少,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妈妈每天早上凌晨三点就要起床走山路,找山茸,在挖山茸的时候不能破坏山茸的根,小心翼翼地将山茸取出,之后还要将土填上,让珍贵的山茸再度生长。那个小女孩说: 必须凌晨三点就起来去找山茸,现在是雨季,山茸长比较好,特别多人去挖,晚了就都被别人抢光了。 多么朴实的语言,多么艰苦的农民,据说在市场上一份碳烤山茸能卖到1600元左右,想一想,当你拿起菜单,一挥手,财大气粗的喊道: 把最贵的都给我点上。 有没有想过美味背后是农民们起早贪黑的工作。当你要走时看到桌上还有剩菜时,你是否想过这都是农民们每一滴汗水换来的成果。当你在酒店里暴殄天物时,你是否理解农民找不到山茸时那份绝望的心情。你们无视的剩菜是农民们视如珍宝的食品,你们视如珍宝的金钱让农民们视如粪土。浪费是可耻的,浪费农民们辛勤的汗水更为可耻,更为可耻的是浪费大自然的馈赠。别人在电视上看到这些美食或许仅仅只是欣赏,而每个农民看到自己家乡的产物被播出来,那就不仅仅是一种欣赏,更多的是自豪,这绝不亚于汪曾祺面对别人说起自己故乡的鸭蛋,因为纪录片记述的是他们的辛苦,是他们不畏艰辛的精神。
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记录的是美味佳肴,更是中国的吃苦耐劳的精神!

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好看吗

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(二)

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,自己相信才能说服别人。

这几天,纪录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火了,不仅吸引无数观众深夜守候,垂涎不止,更让许多人流下感动的泪水。

本来,无论从选题还是从播出时间来看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都只能算是荧屏上的 弱者 。它出乎意外地走红荧屏,带给我们超越美食的思考。

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,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。从一开始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就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。 看着笋挖出来,火腿吊起来,渔网里闪闪发亮,揭开蒸笼白花花、冒着蒸汽的馒头,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 都让人激动得落泪。多可爱的中国。 从舌尖上的中国,到味蕾中的故乡,影片所展示的厚重感,体现了该片的独特性 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更多地看到中国人、人和食物的关系、人和社会的关系 。

看这部充满温情的纪录片,有人想起了小时候 妈妈的味道 ,观后感有人体会到了 粒粒皆辛苦 的不易,也有人升华到了 爱国主义 的境界,还有人上升到了 文化输出 的高度 一部作品为何能在不经意间获得超越话题的巨大影响?

不是空洞地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,而是从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入手,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,在情感上引起共鸣。 一位网友的评价,指出了该片的成功所在:真诚的态度,真实的力量。反观当下许多作品,高投入、高科技、大场面 什么都不缺,却惟独少了真实;什么都尽心尽力,却惟独没有真诚。

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。转型的挑战、创新的压力,考验着每一个文化从业者。然而,有一些人依然故我,在陈旧空洞的说辞中打转;有一些人以种种束缚为由,在改革创新中趑趄不前;也有一些人在遭遇批评质疑时,归咎于观众的 审美取向 和论者的 外行身份 作为商业纪录片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告诉我们,即便是 爱国主义 的宏大主题,也可以充满细节与温情;即便是对外传播中国形象,也应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;即便是纯粹的商业类节目,也可以实现艺术经济的双赢。

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400字_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好看吗

http://m.kyzqzx.com/baike/256740.html

推荐访问: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500字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800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000
相关阅读人物 
热点推荐